【第074期】李志民:相信海南會更好
李志民,河北定縣人,清華大學畢業。1988年,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青年干部局局長的他,被派到海南,擔任第一任海南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,在海南工作了近5年。1992年底調任國家技術監督局副局長、黨組成員。1998年任國務院稽察特派員。2000年6月任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。是第九屆、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、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。
▲ 李志民同志
李志民2009年退休后,常到??谛∽?,后因??诙礻幚?,兒子在三亞買了房子,就到三亞過冬。
我們的采訪是在元旦和春節兩節之間,三亞溫暖如春,小聚中充滿著濃濃的節日氣氛。
82歲的李志民,愉快的回憶起當年在海南工作的情景,把我們帶回到建省初期那激情燃燒的歲月。在當年海南人才引進中,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,李志民講到了許多活潑有趣的小故事。
李志民認為,海南建省,不是原為海南發展快,經濟水平高,經濟總量大,管理不方便而建省。相反,是因為海南落后,基礎薄弱,中央要給海南創造條件,讓它發展更快一點,跟上全國發展水平,給了海南很多特殊政策。
李志民回憶說,1950年海南解放時,人口大概是250萬,還有80多萬人處于“合畝制”下的半原始生活狀態,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。
1988年建省,海南已經進步很大了。
對于很多闖海人津津樂道的十萬人才下海南,李志民認為,那只是一個說法。真正來了多少人不知道,也沒法統計。
到海南來的人,有各種因素,各種動機,各種背景。有的是單位派他到海南占個地方。他們都帶點錢,到海南先蓋房子,占位置,等待海南變成香港,好收獲。還有一些人,是在單位辭職,有的是和單位鬧別扭,還有逃婚的。各種各樣的人都有。很多人到海南帶有很大的盲目性。
▲ 從左至右:許士杰、劉劍鋒、李志民在1988年海南省第一屆黨代會上
當時中央提出要再造一兩個香港,正好海南是最大的經濟特區,大家都認為,海南就是下一個香港,所以來了很多人,包括各式各樣的人。說實在的,當時海南是小政府、大社會,中央給海南的省級機構編制只有3500人,比原來海南行政區和自治州加起來的編制還少。政府能夠接納的能力非常有限。剛建省,企業也沒有,事業也沒有,來那么多人干什么?
建省30周年時,有部門做過統計,建省初期所謂10萬人才下海南,最終留下來的人寥寥無幾,其中有一部分人進了體制。
海南建省初期,難度挺大的。
由于編制少,又要小政府、大社會,又要辦經濟特區,主要搞市場經濟。老省長建議,海南就不設計劃廳了。但是中央有計委。他們有事情到海南來,找誰呀?經過反復研究,還是設了計劃廳。
1980年代,有一首歌《太陽島上》經鄭緒嵐演唱風靡全國。
李志民想,海南建省,辦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,也要有一首像《太陽島上》這樣的歌,好好宣傳海南,把海南島唱出去。
施光南是李志民同班同學,李志民就跟施光南說,給咱們海南島弄一首歌吧,施光南立即爽快的答應了。
李志民就跟許士杰書記商量這個事,許士杰很高興,說這個事情好。許士杰是詩人,文學修養好,自告奮勇,由他寫詞,施光南譜曲。
▲ 李志民(左)在1988年海南省第一屆黨代會上
許士杰歌詞第一稿拿出來,篇幅比較長,寫了400多字。拿給施光南看,施光南說,這歌詞太長了,沒法譜曲。弄百十個字就能解決問題。
結果讓李志民拿回來,讓許士杰修改。大伙兒給這首歌取了個名字,叫《海南會更好》。
后來許士杰病了,施光南也英年早逝,這首歌就夭折了。
許士杰寫詞,施光南譜曲,黃金搭檔?!逗D蠒谩?,歌名也很棒。如果這首歌當時搞成了,估計早就流行起來了。
李志民為此感到非常遺憾。
李志民認為,海南發展,還得靠事業留人。
建省初期,全國各種人才還是來了不少。他們來,可以講學,可以搞培訓,但是要讓他們留下來,得靠事業留人。沒有事業他們呆不住。
郭頌的引進,后又離開,給李志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郭頌是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、民歌演唱家,以唱《烏蘇里船歌》聞名于世。應海南省政府的邀請,建省早期,郭頌來到海南。海南對他抱很大希望,他也壯志滿滿,想干一番事業。他搞民歌,成立了一個歌舞團,他當團長。搞了大概兩年,他要求走。但又不好意思明著說,為什么要走?他的歌舞團當時在海南招不到合格演員,所有演員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訓練,啟蒙,歌舞團層次太高,就像一個教授在教小學生,他實在是沒辦法了。他說我能不能請假出去?他覺得海南省請他來,對他挺尊重的,給他專門設立機構?,F在他要走,好像有點對不住海南。
后來我想,到海南的人才要有用武之地。他來了,弄不出東西,做不成事,沒有成就感,就會對他的信心造成打擊。沒有事業留不住人。最后郭頌還是請假離開了海南。
郭頌抱著滿腔熱情來到海南,最后又抱著遺憾離開了海南。這種情況在海南早期不少見。
海南建省,行政級別提高了,組織人事工作非常繁重。
要撤銷原行政區、自治州,新成立三亞、??谑?。省直機關加上各市縣,一共六七十個班子,都要重新配備、調整、任命,一年討論好幾百名干部。干部任命之前都得去考察,需要做大量的工作。差不多花了兩年時間,才把所有班子配齊。
當時海南沒有低職高配一說,擔任什么職務就是什么級別。
當時海南搞了一個干部回避制度,在全國算比較早。
干部回避制度,一是地域回避。我們規定8個職務不在本地任職。
比如,書記、縣長、組織部長、財政局長、公安局長等八個職務,不在本地任職,到別的市縣去。減少他在本地區工作上的麻煩。
另一個是工作回避。比如,領導班子討論到與你的家人、親屬有關聯的問題,你不參加。
第三個是親屬回避。就是自己的親屬不能在自己直接領導下的單位、部門工作。
我們定了這三條,結果本地意見很多。
▲ 李志民(中)在1988年海南省第一屆黨代會上
有人就提出。國家領導人也在本國工作,難道要請一個外國人來嗎?
我對這些干部說,你把自己和國家領導人比,一是不可比,二是很不適當。
有一個縣財政局,一正兩副共三個局長,下面工作人員三分之一都是他們的親屬。
如果把三分之一的人調走,工作怎么做啊。他們反映強烈,說這個回避沒法執行。
我說,不是把他們都調走啊,把你們三個調走,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
任何一個改革,都有很多思想障礙,都涉及到各種利益。
三個回避,是當年海南對干部人事制度的完善,也算一種改革。
建省初期。海南也研究制定了一些干部管理制度。
李志民介紹說,我們擬定過海南省省管干部職務名稱表,明確規定了哪些領導職位需要由省委來管。進入了這個名單,任、免、提、調、獎、懲,都由省委決定,別人不能隨便動他。
干部職務名稱表,在乾隆時代就有,那時候叫職官表。咱們學著那個,弄了一個省管干部職務名稱表。
▲ 李志民在1988年海南省第一屆黨代會上投票
組織部還制定過一個《海南省干部任免調配條例》,省委通過了。條例規定了很多具體事,后來有其它省市拿去參考了。其實那也是海南學全國的,可能海南歸納的比較全面一點。
海南在條例里規定,干部省內調動,十天之內必須到職。原單位有事可以到職后再回去處理,不許不到職。不按時到職,任職即失效。
建省初期,海南來了很多人。由于沒有工廠,企業沒上來,事業沒搞起來,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和機會。
很多人找不到工作,天天有人在??谑姓T口靜坐。市里、省里確實沒辦法。
不久,有一部分無法就業,或者自己沒有能力創業的人回去了。有一部分人自謀職業,開始創業,找點事做。
我聽說有五個剛畢業的大學生,三個男孩,兩個女孩。他們在??谧赞k了一家面館,自己養活自己。
面館的名字叫“海南夢”。
當時很多北方人來海南,都在這吃面條。
我覺得這些孩子不靠政府,自力更生解決生存問題,精神可嘉。我就到他們那兒去吃面條,目的是去看看實際情況。
我說你們這怎么樣???他們說,挺好的。
我說怎么個好法?他們說,一天能賺90多塊錢。
我問,還有什么好處?他們回答:誰也不找我們開會,我們每天就忙著自己賺錢。
我覺得這些孩子真好,就找了一個廳長,說你把他們接收了吧。
這個廳經過審核,把五個大學畢業生都安排了。
后來我就不知道他們具體情況了?!昂D蠅簟泵骛^也停業了。
李志民說,我在擔任省委常委、組織部長期間,一直重視干部素質的培養。為官一任,造福一方,這是我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。
有一次縣委書記開會,李志民說,我們要打開眼界,組織干部到廣東去參觀學習,沒去過的請舉手。
現場沒有一個人舉手。
等開完會,有人來找李志民,說我沒去過。
李志民問,你當時為什么不舉手?他說不好意思舉手。
當時海南就有個別的縣委書記、縣長,沒有出過島。
市縣班子配備完畢后,省委決定對市縣15個領導崗位,包括書記、縣長、分管農業的副縣長、分管教育的副縣長、紀委書記、宣傳部長、組織部長等培訓,由省委組織部組織實施。
15個領導崗位,一共辦了15個學習班。
在每個學習班教室的正前方醒目位置上都貼有“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”,八個大字的辦班宗旨。這也是許士杰書記和李志民部長等海南省第一任省委班子的初衷吧。
▲ 李志民夫婦(左二、三)與海南英才采訪團隊合影。左一林遍地,左四鮑鋒,左五戴蘇春
縣委書記,就辦“怎樣當縣委書記”學習班,半個月。省委書記當班主任,李志民當副主任。
學習主要采取組織講課,討論,交流,閱讀規定的學習材料,最后結業考核。每個人講半小時,我回去怎么當縣委書記?不許拿稿子。邀請在??诘氖∥N?、副省長們都來參加聽講。
“怎樣當縣長”學習班,省長就是班主任,李志民還是副主任。
就這樣一期一期辦。
關于海南的小政府、大社會改革,后來有人評論,一開始還算上路,后來機構就漸漸多起來,超編嚴重,存在機構臃腫,人浮于事,與內地的政府機構沒有什么區別。
李志民說,我在海南時,中央批給海南省的編制3500人,我們是嚴格按照中央編制來設立機構和安排人員的。
李志民坦言,小政府,大社會在執行中也遇到過很多困難。
比如縣級班子到底應該多大?剛解放時,一個縣委縣政府只有20多人,有書記,縣長,財政局長,公安局長,不管經濟,只管治安。
現在咱們的省委機關,中央機關,除了要處理事情以外,還有個制定政策、調查研究的問題。
海南的縣一級原來長期積累了很多問題,確實存在超編嚴重、機構臃腫等問題。
在海南工作期間,有一次李志民路過兩個縣,突然進了他們機關,看到的情況比較閑散。那時候編制有限,完全按照編制,許多問題也沒辦法解決。
李志民記得去過他聯系的澄邁縣,發現很多機關干部不上班。就對縣委書記說,這個不好吧??h委書記說,都上班做不到。
李志民說,一定得要求大家上班,不能拿著工資不上班。
那天李志民去澄邁檢查,去了真泄氣啊,回來就不敢這么說了。
像澄邁縣林業局,當時編制19個,拿工資的53個人。工資從哪里來呢?事業費。
為什么林業局有這么多人呢?很多是政策性規定,人來了必須安排。譬如,轉業軍人要安排,當時的中專生畢業后包分配,要安排。政策規定的,都要安排。
編制這么少,吃飯的這么多,怎么辦?林業局就少造林,拿一部分事業費發工資。
編制少,拿工資的多,許多人沒有辦公場所。
李志民到縣機關一看,每人不夠一個位置,有人坐著,有人站著,許多人沒有辦公桌,甚至一個凳子都沒有。最后只能吃空額。
林業局可以吃造林費,教育局也可以吃教育經費,就這樣過日子。
當時歷史遺漏問題很多,管理上免不了有漏洞,各式各樣的都有。
李志民1992年底離開海南,至今快30年了,他一直關心惦記著海南。說到海南的歷史和現狀,他都記得清清楚楚,娓娓道來。
李志民離開海南后,一直心系海南,關心海南發展,并為海南發展出了很多力。
譬如建設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(文昌航天城)。這是各方面力量綜合推動的結果,李志民也從中做了大量工作。
李志民當時擔任國務院稽察特派員,有一個特派員是從七機部來的,他指揮過我國25次航天發射。
他經常和李志民在一起聊天,也說到航天事業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。
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發射的衛星越來越大,重量越來越重。衛星從上海造好了送到發射基地去,火車運輸的隧道寬只有5米,限制了衛星的發動機尺寸。第二個問題,火箭發射,推進器容易墜落在我國人口稠密地方。第三個問題是衛星越建越大。同樣的推力,離赤道越近越節約燃料,推力越大。
同時發射基地在西部大漠,孩子讀書不方便,家屬工作不好安排,自由就業很困難。
“我就向他建議說,可以到海南建發射基地,所有問題都解決了。為此我與他進行了反復交流溝通,達成一致意見?!崩钪久裾f。
李志民還說,那時我還是全國政協委員。我就把意見寫出來,還加了一條航天發射觀光旅游。美國佛羅里達州那時候最多一年有4000萬人去觀看發射。
▲ 李志民2020年1月11日為戴蘇春題詞
我把五條建議寫好,交給海南省的杜青林書記。杜青林對我的建議完全聽進去了。全國人大開會時,杜青林就把它當回事來做。
后來經過多次反復,國防科工委同意在海南文昌建航天發射中心,這事就定了。
李志民認為,30年來,海南領導班子已經換了10屆,每一屆都做了很艱難的工作。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,海南銳意改革,勇于突破傳統經濟體制束縛,緊跟全國發展的步伐,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,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
但是橫向比,海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過去不是海南發展慢,而是全國發展太快。海南已經盡了很大努力了。
2019年,中國人均GDP過了1萬美元,但世界人均GDP是11500美元,我國在世界中位線以下,海南在全國中位線以下。去年全國GDP增長超過6.1%,海南GDP增長5.8%,低于全國平均水平,這說明海南勞動生產率還比較低。
海南正在建設自由貿易港,中央確實給了海南最大的幫助,對海南寄予很大的希望。海南過去搞大特區、國際旅游島,機會都沒有把握好。這次一定要把握好自由貿易港機會,相信海南會更好。
同類資訊
【第079期】著名玉米育種專家戴景瑞的故事
更新時間:2021-08-30 15:49:17
【第078期】李聰:在進取與奉獻中展現人生價值
更新時間:2021-08-27 17:13:29
【第077期】田斌:與海南自貿港一起揚帆起航
更新時間:2021-08-27 15:55:05
【第076期】村民貼心的駐村隊長詹先平
更新時間:2021-08-26 17:14:00
【第075期】韋曉云:疫情防控中最美“逆行者”
更新時間:2021-08-25 17:19:31
【第074期】李志民:相信海南會更好
更新時間:2021-08-25 15:16:56
【第073期】戴蘇春:海南歷史的見證人和記錄者
更新時間:2021-08-24 16:48:58
【第072期】邢濤: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
更新時間:2021-08-23 15:56:12
【第071期】“地瓜書記”王文克
更新時間:2021-08-23 15:19:56
【第070期】妙法自然 紫鵑飄香 ——記海南茶藝文化的先行者徐雪燕
更新時間:2021-08-20 15:29:54
【第069期】顏業岸:舞動精彩人生 照亮青春夢想
更新時間:2021-08-20 15:07:07
【第068期】“白求恩式好醫生”白樹堂
更新時間:2021-08-19 15:19:35
【第067期】“園長媽媽”王珊珊
更新時間:2021-08-19 14:52:34
【第066期】龔國斌的20年辦學路
更新時間:2021-08-18 16:33:58
【第065期】書法大家陸德才的人生風景
更新時間:2021-08-18 15:39:22
【第064期】臨高養豬“狀元”陳曉杰
更新時間:2021-08-17 16:37:16
【第063期】陳生:用畢生精力,做好“鋪前馬鮫魚”這篇大文章
更新時間:2021-08-17 15:23:43
【第062期】田斌:風雨三十年夢想依舊
更新時間:2021-08-16 17:00:16
【第061期】儒商楊潤
更新時間:2021-08-16 16:24:56
【第060期】張萍:當好駐村第一書記,做脫貧致富引路人
更新時間:2021-08-12 16:52:18